服务热线
破损档案(如纸张撕裂、边缘脆化、局部霉变、虫蛀孔洞等)在档案管理中较为常见,若不及时处理,轻微破损可能因环境因素(如湿度、外力摩擦)发展为严重损伤(如整页断裂、霉变扩散),甚至导致档案信息丢失。针对破损档案的保管,需建立“临时修复-专业修复”的分级处理体系:临时修复是“应急防护”,通过加固、防潮等简易措施,阻止损伤进一步扩大,为后续处理争取时间;专业修复是“深度修复”,由专业人员采用合规技术(如脱酸、补纸、揭裱),恢复档案原有形态与强度。二者的有效衔接,既能避免临时修复不当对档案造成二次伤害,又能确保专业修复高效推进,是破损档案保管的核心逻辑。?
一、破损档案的临时修复:加固与防潮措施?
临时修复需遵循“最小干预”“可逆性”原则——即修复措施对档案载体的影响最小,且后续专业修复时可完全去除,避免残留物质干扰深度修复。核心措施聚焦“加固防裂”与“防潮防损”两类需求:?
(一)加固措施:防止破损扩大?
根据破损类型(撕裂、脆化、孔洞),选择适配的加固材料与方法,核心是“稳固破损部位,避免外力拉扯加剧损伤”:?
纸张撕裂加固:针对局部撕裂(未完全断裂)的档案,优先使用无酸胶带(宽度5-10mm,符合《档案修复用纸和粘合剂技术要求》),粘贴在撕裂处的背面(避免覆盖文字或图案),胶带长度需超出撕裂边缘1-2cm,确保稳固;若撕裂处位于档案边缘(易受摩擦),可裁剪无酸衬纸(厚度与档案纸张相近),用淀粉浆糊(稀释至5%浓度,无酸、可逆)将衬纸粘贴在边缘背面,形成“保护边”,防止进一步磨损;禁止使用普通透明胶带、双面胶(含酸性物质,易导致纸张变色、脆化,且无法可逆去除);?
脆化纸张加固:针对纸张边缘脆化(一折即裂)的档案,需避免直接折叠或受力,可将档案平铺在无酸托纸上(托纸尺寸略大于档案),用毛笔蘸取稀释的甲基纤维素溶液(浓度2%,可逆粘合剂),轻轻涂抹在脆化边缘与托纸的接触处,待溶液自然干燥后,托纸与档案形成临时固定,防止脆化部分脱落;搬运时需连同托纸一起移动,避免直接触碰脆化区域;?
孔洞/缺损加固:针对虫蛀孔洞或局部缺损的档案,若孔洞周围纸张完好,可裁剪与档案纸张颜色、厚度相近的无酸补纸(尺寸比孔洞大2-3mm),用淀粉浆糊将补纸粘贴在孔洞背面,仅覆盖孔洞区域,不超出过多,避免影响后续专业修复时的补纸精度;若孔洞周围纸张脆弱,需先在背面粘贴无酸衬纸,再进行补纸,防止加固时纸张进一步破损。?
(二)防潮措施:抑制霉变与湿气损伤?
潮湿是破损档案的“加速损伤因素”——破损处纸张纤维暴露,易吸潮滋生霉菌,或因湿气导致纸张强度下降,需通过“环境控制+局部防潮”双重措施防护:?
一是临时存储环境控制,破损档案需单独存放在干燥、通风的区域,避免与其他潮湿档案混放,适宜湿度为45%-55%,可在存储容器(如无酸纸盒)内放置硅胶干燥剂(每盒放置10-20g,每周检查1次,吸湿饱和后及时更换),干燥剂需用透气纸袋包裹,避免直接接触档案纸张;禁止将破损档案存放在地下室、窗边等湿度波动大的位置;?
二是霉变预防与处理,若破损档案已出现轻微霉斑(如纸张表面有白色、绿色霉点,无明显异味),需先在通风橱内用软毛刷轻轻刷去表面霉尘(避免霉菌扩散),再用无绒布蘸取少量无水乙醇(仅适用于无字?;蜃旨N榷ǖ那颍┣崆岵潦妹拱叽?,晾干后再进行加固;若霉斑严重(有明显异味、霉斑扩散),禁止自行处理,需立即密封在无酸塑料袋内,标注“霉变待修”,尽快移交专业修复机构,防止霉菌扩散污染其他档案;?
三是避免二次受潮,临时修复后的档案需平铺或竖放(避免折叠)在无酸纸盒内,盒内放置防潮纸(如无酸牛皮纸),搬运时需避免淋雨或接触水渍,存储环境若遇雨季,需增加除湿机运行时间,每天监测湿度,确保湿度不超过60%。?
二、临时修复与专业修复的衔接方法?
临时修复的核心目标是“为专业修复铺路”,衔接不当可能导致专业修复时需额外处理临时修复残留,甚至破坏档案原始状态,因此需从“信息记录”“档案保护”“移交流程”三个维度建立衔接机制:?
(一)详细记录:为专业修复提供基础信息?
临时修复后,需立即编制《破损档案临时修复记录表》,详细记录档案基础信息与临时修复情况,为专业修复人员提供清晰依据,避免信息偏差:?
一是档案基础信息,包括档案名称、编号、形成时间、载体类型(如宣纸、新闻纸、牛皮纸)、字迹类型(如墨写、打印、复?。?,明确档案的原始属性,便于专业修复时选择适配的材料与技术;?
二是破损情况记录,用文字描述(或拍照记录)破损类型、位置、程度,如“档案右侧边缘撕裂,长度约8cm,撕裂处有轻微霉斑”“档案中间有3处虫蛀孔洞,最大直径约5mm,周围纸张脆化”,拍照时需使用中性光源(避免闪光灯),确保照片清晰反映破损细节;?
三是临时修复记录,记录临时修复使用的材料(如“无酸胶带,宽度8mm”“淀粉浆糊,浓度5%”)、修复部位、操作时间,明确标注“可逆性修复”,提醒专业修复人员后续可去除临时修复材料;记录表需与档案一同存放,避免丢失。?
(二)档案?;ぃ罕苊庖平还讨卸嗡鹕?
临时修复后的档案在移交专业修复机构前,需采取针对性?;ご胧?,防止运输或存储时损伤加剧:?
一是独立包装,每一份破损档案需单独装入无酸塑料袋(密封,避免灰尘污染),再放入无酸纸盒,盒内填充无酸纸(如皱纹纸),固定档案位置,防止运输时晃动摩擦;若档案尺寸较大(如大幅图纸),需卷成筒状(直径不小于10cm,避免过度卷曲导致纸张断裂),外层包裹无酸布,两端用无酸纸塞紧,防止变形;?
二是运输环境控制,运输时需选择干燥、平稳的运输工具,避免淋雨或阳光直射,运输箱内放置硅胶干燥剂,控制湿度;禁止将档案与重物堆叠,防止挤压导致临时修复部位脱落或纸张破损;运输时间较长时,需定期检查运输箱内湿度,确保不超过60%;?
三是交接前检查,移交专业修复机构前,需再次检查档案临时修复部位是否稳固,若发现胶带脱落、补纸松动等情况,需重新进行临时修复(避免移交后损伤扩大),确保档案以“稳定状态”进入专业修复环节。?
(三)移交流程:明确责任与沟通需求?
移交是衔接的关键环节,需通过规范流程确保专业修复机构准确理解档案情况与修复需求:
一是移交清单编制,编制《破损档案移交清单》,列明档案名称、编号、临时修复情况、预期修复目标(如“修复撕裂处,保留原始纸张形态”“去除霉斑,恢复纸张强度”),清单需双方签字确认,明确移交时间与责任划分(移交前由档案管理方负责,移交后由专业修复方负责);?
二是技术沟通,移交时需与专业修复人员面对面沟通,说明临时修复使用的材料(如“使用的是可逆淀粉浆糊,可通过温水去除”)、档案的特殊属性(如“字迹为水溶性墨,修复时需避免接触大量水分”),解答修复人员对破损情况的疑问,确保修复方案适配档案特性;
三是修复方案确认,专业修复机构制定修复方案后,档案管理方需对方案进行审核,重点确认“是否保留临时修复的可逆性”“修复技术是否符合档案保护标准”(如避免使用酸性材料、不可逆粘合剂),审核通过后再启动专业修复,避免因修复方案不当导致档案二次伤害。